在经历近期债券市场的剧烈波动后,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启新一轮自购行动。
杭银理财日前表示,近期投入近1亿元自有资金认购旗下理财产品。今年11月中旬以来,受债市调整影响,理财产品净值下跌,不少银行理财子公司面临较大的赎回压力。对于杭银理财的自购,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为了稳定投资者信心。
记者获悉,实际上,此轮净值下跌以来,已有股份行理财子公司进行自购,以减轻赎回压力。
(相关资料图)
自购旗下资管产品,其实在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机构中颇为常见,其意在表明资管机构与投资者共进退的决心。对于理财公司而言,运用自购,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对产品长期持有的信心,是理财公司在全面净值化时代应对市场波动的举措。
业内人士称,后续可能还会有其他理财公司跟进,使用自有资金购买旗下产品。
这并非银行理财子公司首次自购。今年3月,受A股波动影响,理财市场净值大跌,出现“破净”潮,赎回压力之下,光大理财打响自购“第一枪”,宣布将以不超过2亿元的自有资金,投资其发行的阳光红股票型和阳光橙混合型理财产品。此后,南银理财、中邮理财、兴银理财、招银理财相继跟进,分别运用约5亿元、6.5亿元、10亿元、5亿元自有资金投资旗下理财产品,提振投资者信心。
除了自购,记者注意到,理财公司也在加快产品发行节奏,以应对波动。数据显示,2022年11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2701只,环比增加33.9%,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最高。
“新发理财产品是产品设计和营销方式的一种动态调整机制,‘以新换旧’加速产品迭代,也是应对市场波动的一种常规操作。”此前,一位银行资深从业者告诉记者。
本报此前报道,险资和银行机构已在市场中买入部分信用债。一家头部理财公司市场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尽管近期市场有所波动,但从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来看,12月8日,保险资金净买入信用债(含二永债)117亿元。
实际上,此轮债市波动的原因,主要是流动性问题,而非信用风险。
南华基金认为,11月以来债市经历了一轮调整,但逻辑与基本面关系不大,更多是基于理财赎回和地产政策等强预期所产生的负反馈,叠加年底机构止盈,加剧债市投资者的离场情绪,利率底部抬升。
招商基金总经理助理裴晓辉表示,今年的债券市场表现值得深思:一是理财转向全面净值化后,行为模式从相对注重配置转向相对注重交易,使得各类机构的行为一致性更强,导致市场波动性加大,具体表现在上半年中短期信用债利差的压缩以及近期赎回负反馈带来的债市调整等;二是市场存在很多预期,部分预期在短期内无法证实或证伪,却可以引发市场波动,可能会形成交易机会。
随着债市行情修复,近期债市逐步企稳。短期内来看,市场人士认为,债市或已进入配置交易阶段。裴晓辉表示,经过11月至12月债券市场的调整,信用利差大幅走阔。从当前整体来看,信用债的配置价值凸显。不过当下理财赎回的后续影响尚未完全过去,信用债配置的节奏需要考虑负债端的稳定性。
与大多数市场机构观点一致,杭银理财也认为,现在债券市场配置价值凸显,性价比较高。
展望后市,大公国际总裁应海峰认为,2023年市场情绪将持续回暖,经济基本面将有所改善,宽信用预期持续升温,债券市场发行规模预计稳中有升,市场利率存在上行空间,信用风险有望持续好转。
标签: